长岭炼化港口部06码头班长伍纲蹲守在真空罐前,眼睛直视液位变化。虽然该罐设有自动报警,但他仍不放心。他说:“冒罐有污染江水的危险,得盯紧点。”
长岭炼化油品中转码头是长江沿岸重要的成品油、化工原料、原油中转码头之一。码头高负荷转卸运行,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水体污染。为确保油污不入江,他们在加大各方投入,科学建立现场管理和人员培训机制,规范各岗位操作行为,发现现场有带油的抹布和油渍,直接考核班组和岗位员工绩效。
一次不规范操作扣罚绩效200元
“良好的硬件设施,加上规范的员工操作行为,才能有效防范污染事故。”伍纲说。年初,长岭炼化针对油港码头实际制定了《班组环境保护考核管理条例》等多项涉及保护环境及设备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淘汰和修改了一批不适应当今安全环保生产的老旧管理办法,发现员工不规范操作,一次扣发绩效200元。
与此同时,他们为每条趸船设置围油栏,配备吸油毡,并对码头的泡沫系统进行改造,增设了泡沫发生器。配置先进的巡检器材,要求班组员工对各岗位进行交叉式巡检,及时排查整治污染现象。定期开展水体污染事故演练,提高事故发生时,员工对消防设备操作熟悉程度和应变能力。
之前,06码头趸船在进行油品卸转时,需要人力搬运、对接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长约两米,内部为螺纹形铝合金,外部为不锈钢,质量沉重。由于金属弹性,搬运时管口总是朝下,有滴油现象。而且,搬运时容易磨损软管,形成沙眼,留下污染隐患。为杜绝此类现象,他们部购进固定式小吊车安装在趸船上,不但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了软管磨损、保证接口朝上,也从根本上消除了管内余油滴入长江的隐患,并降低了员工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
甲板60℃也必须按时进边仓巡查
卢滔是长岭炼化港口部码头的一名新工。经过作业部、车间、班组三级培训并考核合格,他已经正式上岗4年。说起上岗前的培训教育,他感慨很多:“各级领导强调人、物、环境安全的重要性,给我印象最深。”
刚上岗时,车间为他指定了一名业精技强的师傅伍纲,帮助他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同样,长岭炼化港口部以“1+1”的形式,将20多名青工与技术干部、老师傅结成帮扶对子,快速增强整体操作技能。
师傅们带徒都很细心,言传身教为青工们进行现场讲解。“师傅对各项检查维护的严格,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卢滔说。趸船的边仓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危险点之一,囤仓中的油品具有腐蚀性,为避免油品腐蚀仓壁渗漏进边仓流入长江,每星期两次的边仓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即便夏季时节,甲板温度升至60℃以上,他们要求岗位员工必须按时钻入憋闷的边仓进行巡查。
开泵要6个条件,每15分钟要巡检
码头来往船只多,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环保管理压力大。
为避免事故发生,每次油驳停靠靠码头装卸油品,安全员、班长总会不厌其烦地对油驳方船员进行相关教育教育、监督驳方停车步骤、监管船员有无抽烟、做饭行为,并登上油驳与驳方人员复核流程、确认阀门开关情况、测试瓦斯浓度,6个条件全部达标后,才能开泵卸油。
泵开平稳了,班长和岗位操作员们悬在心里的安全石头不是放了下来,而是悬得更高。因为正在卸油的船舶会随存油减少驳位会升高,金属软管弯折度如果超过警戒弯度,随时可能出现软管破裂导致漏油的现象,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当班班长和操作员每隔30分钟就要进行交叉巡检,也就是现场每隔15分钟就有人对每个角落进行“深度扫描”。他们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还要监督现场有无违规行为。一次凌晨,码头主操吕擎巡检来到码头外档时,发现卸油金属软管异常。他立即联系班长,经过停泵、重装软管、调整角度等系列操作,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事故。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