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发布“史上最严”的治理抗生素滥用措施,要求医疗机构将使用的抗生素品种、数量、使用率、价格进行公示,三级综合医院抗生素的种类原则上不得超过50种。那么,普通百姓对抗生素了解又有多少呢?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两年时间在南京市民中随机抽样,进行抗生素认知使用情况调查。受访者包括890名常住居民和957名外来务工人员,年龄跨度从18岁至70岁,涵盖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职业。日前,研究人员披露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论,呼吁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
认知偏差多
组织此次调查的彭志行博士介绍,在抗生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中,虽近七成以上的人意识到“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但整体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半数被调查者不知“耐药性”与“超级细菌”为何物。经深度访谈和进一步检测发现,仅有两成左右的市民基本了解抗生素基础知识与合理使用。
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导致部分市民在抗生素的具体认知方面存在许多偏差。
近三成的常住居民和五成的外来人口认为,抗生素可有效治愈病毒性感冒,并是治疗感冒的首选。“最普遍的莫过于人们感冒发烧时自己吃消炎药。”研究人员介绍道,感冒更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的作用是抗菌,如果没有细菌感染,服用抗生素是浪费也是滥用。治疗病毒性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就是适当休息、多喝水,自我痊愈。“是药三分毒,滥用抗生素有导致耳聋、耐药性、人体菌群失调等风险。”
对“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的通识,仍有近一半的受访对象持反对意见或不知情。“国际上公认,用药时能口服就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选择静脉输液。”彭志行指出,这一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也最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如有不良反应,则最猛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
在外来人口中,43.8%认为新抗生素的疗效要好于老的,36.5%认为抗生素越贵,疗效可能就越好。事实上,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同。如“老将”青霉素在日常治疗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疾病中仍属首选;红霉素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的疗效药远远好于价格高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而新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对现在变异的菌株治疗,如果不是新的菌株,旧的抗生素要比新的抗生素效果好。而且老药药效稳定,价格便宜,经过长期临床检验,不良反应明确。因此,选用抗生素,主要依据抗菌谱选择,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
走出使用误区
研究显示,74.3%的常住居民和49%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曾经“不看说明书就服用抗生素药物”,其中男性更为严重。近56%的常住居民和57.5%的外来人口有过“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抗生素”的经历。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但在我国的药品销售过程中,患者常常是说出药名就可买到,有的医药超市甚至让顾客自己选药。同时,因为药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欠缺,在盈利目的驱动下,对抗生素类药加以推荐。
有些病人即使在医生解释并不需服用抗生素后仍作出这样的要求。有的甚至还要求医生开药性比较强的。例如一般的发烧需要约3至4天的时间调养才能痊愈,但有些病人却指望在两天内康复。据报道,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
不少病人在服用抗生素时,总是缺乏耐心没有完成疗程。专家建议,如果病人没有耐心完成抗生素疗程,那最好就完全不要服用。否则只会造成还未完全“消灭”的病菌有重新繁殖的机会,并且耐药性越来越强,一旦病情复发就需要更强的药才能与之“对抗”。
据统计,目前我国80%的城市居民家中备有抗生素,由于不同的抗菌药所能杀灭的病原菌各不相同,若药物选用不对号,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导致疾病加重。因此专家呼吁,当疑有感染性病症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使用家中储备的抗菌药。
使用要“知行合一”
数据显示,近55%的市民认为自己需要抗生素有关知识的教育。然而,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对此,南医大健康教育专业的刘思浚老师用“知信行”模式来解释这种现象。
“知信行”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健康知识的积累要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上升为信念,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知而不行”的现象,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就是健康教育的缺乏。
根据这一理论,在实践中要使40%的人发生行为转变,就要有60%的人持积极的态度参与改变行为实践,这样就要有80%的人相信这种实践对其健康是有益的,要到达这个目标就要使90%以上的人具有改变这种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和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为138克左右,而美国为13克。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因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病例占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排各类药品之首。近2000万听障残疾人中,一半左右是由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造成。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
“在各年龄段、各阶层开展抗生素知识教育势在必行。”发起并主持该项课题的南医大流行病学教授喻荣彬说,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知度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应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医务人员、药店工作人员、广大儿童家长。同时应全面提高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监管,必须凭处方使用抗生素药物,加大对药店销售的检查和指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