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曾主持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商谈,并牵头主持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商谈。昨日,她回顾两岸商谈过程,揭秘了商谈进程中的诸多不易。
消弭“黑箱操作”质疑
“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来源地,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星说,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两岸商签贸易自由化协议,很有必要。
但两岸商谈的基础不平衡,台湾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大陆的承诺如开放农产品入岛等,并未完全履行,对开放陆资入岛也有很多限制,这导致了两岸巨大的贸易逆差。“但即使是这样起步不平衡的商谈,我们也在努力推进。”
甚至,对于岛内某些媒体质疑,两岸商谈是“黑箱操作”,商谈团队也是举办了多场沟通会,广泛征求业界意见,以此消弭不同声音。“在ECFA第二年,签署投保协议,第三年签署服贸协议,其他后续协议也在进行中,这个进程快还是慢?”对比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过程来看,陈星认为,ECFA的进程是非常快的。
文字处理事无巨细
服贸协议有5000字的内容,“但大家别小看这5000字,是经过双方12轮沟通、很多次小范围沟通以及无数次电话沟通才达成的”。
陈星说,台方代表对文字非常谨慎,每次沟通会后,他们不但打电话报告,还会在回岛后不断征求专家、律师的意见,“当我们觉得非常完美了,他们还能挑出错来,精益求精”。所以,“这5000字,凝聚了两岸的巨大心血”。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两岸关系未正常化,对于文字处理要花更多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岸相隔60多年,很多文字表述的方式不同。
比如,在“资讯”与“信息”中,两岸各取一字,以“讯息”来表述;在“行业或次行业”与“部门或分部门”之间,折衷取“部门或次部门”来表述;在“透明化”与“透明度”之间,以“讯息公开与提供”来取代。
另外一些词汇,则采取“两岸各自表述”的方式,如大陆的“垄断”和台湾的“独占性”,大陆的“审议”和台湾的“检视”等,同时呈现。
对此,陈星表示,“我们两岸都是中国人,用的都是中文。英国女王曾经说过,没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分,只有英语和它的错误之分。同样我们两岸也没有大陆中文和台湾中文之分,只有中文和它的错误之分”。
对台湾的开放超香港
虽然两岸商谈遇到很多困难,但两岸的贸易开放,势不可挡。
新加坡大使曾经专门了解CEPA内容后感慨:“这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美丽的礼物,这个水平是很难超越的。”但是,大陆与台湾商谈时,很多条款超过了对香港开放的水平。“只要是业界有需要,我们就会协调相关部门去做,像一次性端出80项条款,是很难赶超的。”陈星感慨,商谈要坚持“九二共识”,着眼长远,不纠缠于一时一事,才能持续不断推进。“相信,服贸协议实施后,两岸业界一定会实实在在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陈星说。(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 燕子张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