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包括《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等在内的十一项重要文件。
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在《意见》中所指出的未来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动向,结合目前趋势,在实际行动中可能指向这些方面:敦促企业向绿色环保的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国家将对一次性塑料产品实行更加严格的禁令,倡导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以可降解回收材料替代塑料使用,逐步将垃圾分类政策施行到全国,健全贯穿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回收”整个流通链条的各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塑料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等。
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令人类醒悟,“轻污染,重发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近年来我国对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升级,也正是反映了我国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的态度。
环保监管日趋严格
在早些年,我国对于塑料生产加工领域的监管尚不严谨,随着近年来环保问题的不断升级,最近几年,我国连续发布了多项关于塑料行业的政策法规,如2017年的“国门利剑”、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国家级“禁塑令”,2018年的环保税、《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及今年海南省“禁塑令”、上海强制垃圾分类正式施行以及“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等。
在这些环保政策中能够看出,我国对塑料相关领域的监管正在逐步收紧,相关法规的完善对塑料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循环链进行了约束,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的空间缩小、鼓励生物降解塑料的研产、建立塑料制品回收利用体系等。
此外,自2015年我国启动环保督察机制起,环保督察行动持续升级,随着今年首轮环保督察行动下第二批“回头看”工作的结束,第二轮环保督察即将再次启动。关于塑料生产带来的污染,也成为相关部门检查的重点,并且在第二轮督察中还将进一步拓展督察范围,多领域深入推进专项督查工作,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日趋严格的环保监管已然呈常态化。
《意见》指引下的塑企发展变化
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塑料的生产和回收量居世界前列,而多年来的塑料产业的发展,虽然带动了各地经济腾飞,但在长期缺乏监管的环境中存在的不规范生产、工业治污不达标或私排等现象也使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破坏。
加强对塑料污染治理,虽然在一定限度上限制了塑料相关产业的活跃,但是从长远看,实际上有利于塑料及其相关领域各行业的净化。生产不规范、产能落后的企业在整顿和退出中选择,有潜力的企业借着政策顺势而起,以及随着再生塑料行业的“破而后立”,使更多企业入局环保塑料生产和塑料回收等行业,我国的塑料污染问题有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该《意见》的提出,再次表明国家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决心,并且释放了关于未来塑料生产加工业的发展信号。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塑料行业企业或迎来生产向绿色低碳化、环境友好化转变,塑料回收及循环再生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变,产品向可降解、无害化转变。在这其中,关于新型环保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废塑料回收方面将可能成为塑料行业内新一轮的发展热点。
结语
我国凭借塑料的生产回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带动了经济发展,但是塑料污染带给我国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反而暴露出更多的环境问题。国家政府近年来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正是预示着将对以塑料为主的相关行业产业进行阵痛式改革,尤其在今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2019年或成为塑料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未来行业发展如何,我们还得“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