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12月15日中国第二轮关税措施实施后,叠加最惠国税率,中国对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将高达50%。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表示,中国是世界汽车巨头必争之地,对美国汽车加征高关税对该国车企来说是巨大危机。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汽车行业失去竞争力或将使整个美国制造业萎缩。
相关阅读
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关税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2019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分两批自2019年9月1日、12月15日起实施。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违背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共识和大阪会晤共识。
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12月15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25%、5%关税。
新华社刊登专家评析我国对美关税反制举措:坚决反制 精准有力
高凌云介绍,9月1日实施的清单内容主要包括大豆以及首次纳入的原油等产品,12月15日实施的清单内容包括玉米、棉花、水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
在他看来,我国出台对美关税反制举措体现出三个“充分考虑到”,即充分考虑到反制的效果、充分考虑到加征关税后的可替代性问题、充分考虑到对于人民生活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具体而言,他认为,从此前几次反制来看,我国系列举措精准有力,效果“非常好”。在对美加征关税后,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产品进行了相应降税。“也就是说,对美加征关税后,并不意味着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本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