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纷纷布局炼化—PX—PTA—聚酯—化纤一体化
5月23日,东方盛虹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巩固PTA(精对苯二甲酸)产能规模优势,增强聚酯化纤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实力,其全资子公司——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将投资38.58亿元,建设240万吨/年PTA扩建项目。
东方盛虹称,虹港石化当前PTA产能为150万吨/年,新项目的建设符合公司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形成“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新型高端纺织产业链的重要中间环节,向上消化未来炼化一体化项目PX产能,向下为聚酯化纤板块稳定供应原材料,降低化纤业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有利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和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
当前,国内PTA行业形成了以恒力、荣盛、桐昆、恒逸、盛虹、新凤鸣等行业巨头为主导,若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行业格局,行业话语权牢牢掌握在PTA大厂手中。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未来两三年国内PTA扩张企业多为聚酯企业及当前现有PX企业完善产业链,或者追求规模效应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投建。未来,将很难看到100万吨/年PTA以下小产能装置的单一企业,民企将继续占据主导位置。
产能增长放缓,议价能力提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和消费国,占据全球产能的58%,2018年产量约4000万吨。前几年供应过剩导致这几年新增产能放缓,2016年至今仅有汉邦二期、嘉兴石化和川能化学投产,外加部分老装置重启,供给端不足使PTA能在一片惨淡的化工板块中保持强势,企业也享受了令人称羡的“幸福时光”。
PTA的主要上游原料为PX(对二甲苯),自年初至目前,PX跌幅超过10%,但是PTA仅下跌4%左右,市场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近日,因油价盘内大涨,叠加聚酯厂库存进一步下降,以及几套PTA装置的检修消息,PTA价格开始走强,工厂利润率也创近年新高,PTA在整个聚酯产业链中“风景这边独好”。
过去,PX在聚酯产业链中一直占据最强势的支配地位,但近期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2019年PX产能大爆发,截至目前,福海创、大连恒力、浙江石化已经投产,年中海南炼化、中化弘润也将试车,下半年惠州炼化、新疆中泰以及东营威联化学都有试产计划。此外,恒逸文莱也将在今年运营,货源直接运回国内。
“2019年我国PX产能将至少增加1000万吨,增长率高达75%,待国内PX发展到自给自足的地步,将难以再对PTA形成制约。”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慧表示,未来随着PX产能的高速扩张,国内现货流通量将逐渐增多,加上贸易商环节的注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PTA大企业的议价能力将大幅提升,现金流逐渐向终端传导。
从下游需求看,聚酯产业自2017年开始复苏,2017~2018年新增产能约800万吨,截至2018年底,聚酯总产能约5400万吨,产量约4600万吨,对应PTA需求量4000万吨左右。预计今明两年仍有超过800万吨聚酯的产能释放,对PTA的需求依旧较强。未来一年新增供给非常有限,因此整个PTA行业仍可享受一段时间的“幸福时光”。
巨头延展链条,产业趋于集中
国内原本从事化纤产品的恒力、荣盛、桐昆、恒逸、盛虹等企业纷纷向上游挺进,经过这几年的整合、收购、重组以及扩张,陆续构建起炼化-PX-PTA-聚酯-化纤-织造一体化产业布局。
以东方盛虹为例,在2018年借壳之时,盛虹集团旗下除了化纤产业之外,还有以炼化和PTA业务为主的石化产业。其中,PTA业务产能150万吨/年,另有24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在建中的连云港盛虹石化产业园,建设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PX、110万吨/年乙烯,预计2020年投料试车。
完成借壳后,东方市场更名为东方盛虹,加速向上游布局。今年3月,东方盛虹收购盛虹炼化100%股权,并以货币方式对盛虹炼化增资70亿元;4月初,公司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0亿元绿色公司债,全部用于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炼化一体化战略布局。
恒力股份的大连长兴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月17日全面投产,与之配套的恒力第四、第五条合计年产500万吨的PTA生产线,目前已全面展开设备安装,预计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二季度投产,届时其PTA年产能将接近1200万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
荣盛石化和桐昆股份在浙江舟山共同打造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也于5月20日投产。双方同时发布公告称,该项目的投产有助于构建“原油—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产业链。
东方证券分析师赵辰指出,PTA作为聚酯产业链的中轴环节,上承PX下启聚酯,不论是对炼化还是涤纶,都属于必争之地,具备很强的一体化属性,而目前炼化和涤纶巨头也开始逐步落地产业配套。其典型代表就是恒力大连长兴岛基地和桐昆嘉兴石化基地,前者是PX—PTA一体化,节省了PX仓储、物流和销售费用;后者为PTA—聚酯一体化,节省了PTA的运费和聚合预热的能耗物耗。
据测算,考虑销售端的费用节省和公用工程配套带来的能耗降低,产业链一体化的吨成本节省在100~150元,相比目前PTA最低吨成本还要降低20%。正是这种全产业链配套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即使盈利不佳,巨头们仍然会向该行业砸钱,供给端很难约束。
后发优势明显,行业洗牌加速
此外,PTA行业的规模效应也越来越强。和多数石化产业一样,PTA核心成本竞争力在于工艺和设备,是典型的后发优势行业,越晚建设规模越大,其装置成本也越低。
从规模看,目前行业内仍然有部分竞争力不强的老旧产能,100万吨/年以下的单条生产线占18%;从投产时间看,2005年以前投产的生产线约占8%,这部分装置成本都比较高。而以今年底预计投产的新凤鸣一期和恒力四期的单线规模都超过了200万吨/年,分别采用最新的BP和英伟达P8技术,预计较边际产能成本低约400元/吨。
此外,中泰化学在新疆建设的120万吨/年装置、新凤鸣在浙江嘉兴建设的二期220万吨/年装置也将在明年建成。处于环评和可研阶段的福建百宏250万吨/年装置、恒力五期250万吨/年装置、虹港石化二期240万吨/年装置,考虑到一年半的投产周期,最快也要在2021年初投产。
因此,PTA的投产高峰预计在2020年以后到来,所以短期内相对于下游聚酯产业的扩张规模,PTA出货压力不大,市场话语权较强,今明两年仍将是PTA企业的“幸福时光”。
“不过,2020年以后PTA产能大幅增长也是行业内不容忽视的问题。届时又会迎来惨烈的价格战,小规模的老旧装置将首先被淘汰出局,而成本领先的产业链巨头将实现逆势扩张,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赵辰预计2021年恒力、桐昆、恒逸、荣盛、盛虹、新凤鸣六大巨头PTA市场占有率将由目前的54%提升到68%,国内会出现若干个百万吨级的大型PTA-聚酯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