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了第14期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
报告发现,2018年全球创新1000强的研发支出总额上升了11.4%,达到7820亿美元。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增长34.4%,达到600.8亿美元,增幅领跑全球。
亚马逊以226亿美元的研发支出连续第二年蝉联全球研发支出榜首,阿里巴巴则连续第三年位列中国企业研发支出榜首。
报告将所有企业归入九个行业(其中“其他”指没有归入其他八个行业的企业),并根据公司总部所在地分为五个地区进行了分析。
其中,有56家化工企业榜上有名!并且有三家中国公司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排名627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804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排名895的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42家入围化工企业2018研发支出同比增长
入选1000强的56家化工行业企业中,有42家企业的2018年研发支出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最大的前三家企业分别为:
中国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幅为70.7%;
美国陶氏杜邦,增幅为33.2%;
韩国LG 化学,增幅为31.6%。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2018研发投入最多
56家1000强化工企业当中,排名最靠前的为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位居第63位。其次为美国陶氏杜邦公司及日本住友化学, 分别名列第70位及104位。
这三家企业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巴斯夫22.7亿美元,其研发投入更是自2012年起连续7年蝉联行业第一;陶氏杜邦,研发投入为21.1亿美元,及日本住友化学,研发投入15.6亿美元。
不过,虽然巴斯夫2018研发投入位列行业第一,相较2017研发投入亦录得1.3%的增幅,但其研发强度却比2017年下降了9.5%。
万华化学集团:2018研发投入增幅同比增长最多
万华化学2018年研发投入增幅高达70.7%,是所有上榜化工企业中增幅最大的企业!
根据普华永道思特略的统计,2018年万华化学的研发投入约为1.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亿美元。
今年,万华化学还将投资建设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
该项目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期为2年,投资金额约为168. 04亿元人民币。
项目将新建10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4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15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45万吨/年LLDPE装置、30/65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5万吨/年丁二烯装置及配套的辅助和公用工程设施。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100万吨乙烯以及丙烯、混合C4、C6+等中间产物,并深加工生产40万吨聚氯乙烯、15万吨环氧乙烷、45万吨LLDPE、30万吨环氧丙烷和65万吨苯乙烯、5万吨丁二烯等下游产品。
荣盛石化:过去3年、5年研发投入增幅最强
纵观过去三年,这56家化工企业增幅最大的前三名企业为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增幅为40.9%、其次分别为日本的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增幅为19.9%及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幅12.1%。
而纵观过去5年,这56家化工企业增幅最大的前三名企业为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增幅为67.5%、其次分别为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增幅19.7%及韩国LG增幅为18.2%。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毗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石化-化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荣盛石化公司主要从事PTA、聚酯纤维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备精对苯二甲酸(PTA)1000万吨以上、聚酯100万吨、纺丝100万吨、加弹45万吨的年产能。
荣盛是国内较早涉足聚酯直接纺项目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目前荣盛聚酯及纺丝、加弹配套项目的生产规模、原料单耗及产品质量均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综合能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金发科技:唯一入选的中国改性塑料企业
根据普华永道思特略的统计,2018金发科技的研发投入约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0.7%,
2018年是金发科技成立的第25个年头。金发科技一直视创新为公司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金发科技搭建了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为核心,包括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特种工程塑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的自主创新体系。
关于未来的创新战略,金发科技始终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战略使命,制定了建设“13551”研发体系的战略规划,打造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包括三大区域研发中心、五大应用技术中心、五大创新基地和一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自主创新体系。
普华永道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徐沪初表示:“随着企业在21世纪变得更具竞争力,创新力的标准不断提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卓越创新力的关键是在增加研发支出的基础上,保持商业战略、企业文化、高管团队与创新策略高度匹配,同时深入客户洞察,并在整个创新周期中严格执行的结果。”
从本次排行榜,我们也看到虽然中国化工企业进入1000强的排名名次不是很靠前,但是研发投入增幅却很突出,从侧面表明中国化工企业开始更加注重研发创新。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