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环保组织呼吁内地的饮料制造商采取更多行动来减少塑料垃圾,因为在此前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海滩清理行动中捡到的塑料饮料瓶里可能会有三分之二来自内地。
据了解,香港当地环保组织“绿惜地球”与香港8个非政府组织、台湾3个非政府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称,在香港和台湾沿海16个海滩上捡到的5200个塑料瓶中,约66%上面写着简体中文。“绿惜地球”相关负责人表示,写有简体中文的塑料饮料瓶,绝大多数来自内地。而在台湾澎湖列岛的监测点显示,附近海滩的塑料饮料瓶中有86%写的是简体字。
该环保组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附近海洋中的大多数塑料瓶和塑料垃圾都是内地制造的,内地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措施来减少垃圾,同时他还呼吁2016年成立的粵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加强协作,防止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并敦促饮料制造商采取行动减少浪费,包括减少塑料瓶的生产以及对塑料瓶进行高校的再利用等。
在塑料污染成为全球课题的今天,不仅中国,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如何治理人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垃圾问题。治理塑料污染,无外乎禁止使用危害性大的一次性塑料、寻找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替代品以及完善塑料回收体系等。
不过,即便世界众多国家普遍颁布禁令禁止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塑料污染问题依旧严峻。因此加快寻找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替代品和完善塑料回收体系就成了治理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
日前,据媒体报道,法国政府准备从2019年开始建立一个“奖惩”机制,以鼓励塑料回收利用,迫使商家放弃用“不可再生塑料”包装商品。据了解,法国目前塑料回收率约为25%,但是法国每年塑料垃圾的产量高达500万吨。法国政府正试图改变经济模式,力争在2025年将塑料垃圾回收率提高到100%,并保证未来所有塑料制品均具备可回收性,即设计投入使用之前就要设想产品之后会被回收、筛选和重新利用。
我国为加快建立健全塑料回收体系,相继颁布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这一系列办法规定可以看出国家频繁出台政策治理塑料再生行业,也反映了该行业在我国低碳经济以及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我国再生塑料行业正向正规化前进。此外,已经颁布施行十年之久的“限塑令”,最近屡遭媒体及相关专业人士讨论,认为其已颁布十年之久到了修改的时间。
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督促地方特别是城市加大落实的力度。并通过执法检查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建立限制过度包装和限塑令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引导消费者文明消费、绿色消费。相关部门还将推广更加环保的新型材料,以代替对环境危害大的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多方齐下来治理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