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45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广义货币(M2)增速也实现触底反弹,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5%。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信贷超预期增长,表明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增强,同时信贷结构优化有利于助力持续扩大内需。
不过,尽管银行表内信贷扩张明显,但社融增量仍上涨乏力,尤其是表外融资受严监管政策的持续影响仍在继续收缩。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7月起,央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完善后,可比口径下的7月社融增量环比下跌25%至1.04万亿元。
7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3%,再创历史新低。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此表示,这表明社融仍受委贷、信托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不过,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有利于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新增贷款方面,继6月新增贷款超季节性大增1.84万亿元后,7月新增贷款规模依旧可观。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7月新增贷款规模继续超预期,显示出实体经济融资状况正在逐步好转,资金利率将会小幅上行,以避免形成堰塞湖效应。
银保监会近日也明确,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近期银行贷款投放节奏明显加快。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随着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政策实施,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更好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张旭表示,资本金压力、缺乏低风险的项目、缺乏稳定的负债是制约表内融资的三个主要矛盾,这三个矛盾的重要程度一直处于动态转化。今年初至4月下旬,缺乏稳定负债的矛盾较为突出,但是随着央行的多次降准该项矛盾得到了相应的缓解。目前,在监管部门的组合拳下,缺少低风险资产的问题正在改善。今后,随着信贷的陆续投放,资本金约束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