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链接:不久前, 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又一次将白色污染问题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禁塑”工作正在前期准备阶段,相关方案也正在筹备当中。目前,“全面禁塑”已经势在必行。
限塑十年,困境何在?
今年我国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回顾十年限塑之路,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限塑令”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限塑令”效果似乎也在逐渐弱化,某些领域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仍然频繁。
据统计,自2008年限塑政令开始实施至2016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共节约塑料购物袋700亿个,平均下来每年大概可节约87.5亿个。特别是一些正规超市由于监管严格,塑料袋使用明显减少。此外,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约为14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840万吨。可见,限塑政令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一些大型超市初期禁塑效果较好,但近几年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也出现回升态势。同时,在一些小作坊、小卖部、小吃店、水果行以及农贸市场等零售场所仍可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令”实施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国快递、外卖等领域对塑料包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成为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重要消耗途径。数据显示,去年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而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加起来远超每年节约下来的塑料购物袋。显然,如今的“限塑令”已形同纸老虎,限塑局面陷入尴尬境地。
禁令执行和标准制定是重要保障
我国于十年之前颁布了“限塑令”遏制白色污染,然而,如今免费塑料袋又重出江湖。为了表达政府治理白色污染、将“限塑”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有关部门甚至向社会透露,拟将塑料袋的限制使用范围从超市、商场扩大至餐馆、医院等场所。
政令无疑初衷良好,但将“限塑令”变成“卖塑令”,显然是治标不治本,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不便。而“限塑令“之所以推而不广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执法支持。执法力度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当下提升执法质量比扩大限塑范围更现实、更迫切。盘点十年限塑,当务之急是对“限塑令”的落实情况进行深度反思与完善措施。
实际上,从塑料袋生产环节入手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或许是相比于价格调控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比如,禁止生产厂家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只能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同时规定商场、超市、餐馆等场所只能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等。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已在大力推行全面禁塑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根据国情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限塑令”的初衷是给“全面禁塑”以过渡期、缓冲期,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政策“疲软”,因而使得“限塑”政策难以真正落地。经过“限塑令”十年来的铺垫,公众对“限塑”“禁塑”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知,因而对“全面禁塑”也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协调起草《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将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这表明,对于不合时代发展步伐的限塑令,相关政策制定者正在积极回应问题,并将适时调整政策。未来,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也是水到渠成之势。
此外,可降解塑料等替代品的研发推广对限塑行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标准,则可为企业参考和采用可降解性塑料袋提供帮助。比如,国际上有OK Compost HOME⑤ 等认证标准。在国内,针对可降解材质的塑料袋目前也正在完善和起草当中。可见,我国在塑料袋生产源头的材料技术革新与标准配套,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结语
总之,“限塑”也好,“禁塑”也罢,其改变的是人们多年形成且近乎于固化的生活习惯,挑战的是商家方便顾客而免费提供的促销手段,触动的是制造商的本小利大的既得利益,其长期性、艰巨性可想而知,实施过程形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但从环保意识角度审视,实施好全面禁塑令就显得愈发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禁塑政策的全面推行是必要选择也是必然结果。如果说“全面禁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除了国家和企业组织,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响应,并为更好地守护我们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