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如何在经贸合作、防控金融风险等领域携手推进,如何看待各自的经济增长和风险,成为业内关注热点。
围绕上述主要议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共同举办的第五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5月21日在京举行,为期一周的“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也随之步入高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美经济形势与风险”。
携手维护金融稳定
5月21日上午,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中美经济关系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中美经济关系在两国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下月初,中美两国将在北京举行第八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次对话将致力于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近期达成的共识,并为9月份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重要会晤作准备。
“对话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朱光耀表示,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协调。2016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市场出现波动。今年2月下旬举行了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此次会议的公告提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仍有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应采取灵活措施促进增长。
“现在各国也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而且也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拿出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在这方面花更大的力气,这样各个国家才有可能使财政政策有发挥作用的空间。”朱光耀表示。
在汇率方面,朱光耀强调,不要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在此基础上,G20成员国同意就外汇政策进行协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总体来看,宏观政策协调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有必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贸易和投资合作。朱光耀指出,两国应加快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排除中美贸易关系向前发展的障碍。贸易和投资合作是中国和美国经济关系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安排,在贸易方面希望看到一些冲突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这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三是金融稳定和金融部门改革。朱光耀表示,金融稳定和改革也是中美双方始终关心的议题。在G20框架下,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方面取得了成绩。目前,在建立宏观审慎框架、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和落实巴塞尔协议Ⅲ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看好中国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走势,人民日报5月9日发表了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局面以及趋势看法的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文章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权威人士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得到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的认可。他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在他看来,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表现值得期许,原因是自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需求侧的增长始终高于GDP增长,劳动人口在减少,这有可能会使未来中国工资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且可支配收入会更多。中国经济向消费的转型将会更加平衡。
尼古拉斯·拉迪还观察到,2010年时,中国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已经达到高峰,目前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使得可支配收入上升、储蓄率下降。此外,中国居民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在过去10年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这有助于改善就业率。
“总体来看,服务业和消费的增长将会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这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对工业的依赖将弱化。我建议中国政府应更加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促进民企在贸易方面的平等待遇,为服务业增长进一步提供动力。”尼古拉斯·拉迪总结称。
美国同样需要结构性改革
在中国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有与会学者认为,美国同样需要结构性改革。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在题为“中美经济展望”的演讲中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而稳定,衰退风险只是微微减轻,但也足够在全球经济中“矬子里拔将军”,这为美元设定了下限。目前美国经济风险趋于下行,尾部风险比过去收窄,但扩张政策还没有结束的理由。“美国工资压力与投资需求的缺失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也需要结构性改革。”
亚当·波森认为,当前中美双方应致力于提高半公共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并投资有价值的公共项目,如基础设施、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等;同时,产业和低技能劳动力应实现充分的竞争,政府要避免从中干预。此外,改善中美经济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应修改完善碳税机制等。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