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不畏困境与阻力,依然坚定推进国内的优质产能走向海外,并逐渐取得成效。有业内人士日前透露,中国正计划向巴西转移钢铁产能1000万吨,其中一期规模300万吨,国内数家拥有先进产能设备的大型钢铁企业将形成联盟体,抱团出海,此举将加速压减国内严重过剩的钢铁产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访问巴西等拉美四国时,既已将“国际产能合作”定为访问主题之一。国务院此前也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将钢铁列为12大重点“出海”行业的第一位,其中明确提出,“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这也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去年,钢铁出口水平逆势而上。2015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4766万吨,同比增加1279万吨。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印度、非洲十国等地区对钢材需求的增长也在刺激中国钢材出口。向海外转移产能,不仅推动了钢铁国际产能合作,还利于化解国内相对过剩的优质产能,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及国际影响力。
不过,在转移产能过程中,这一领域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唐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挑战可能来源于政策与制度方面,如巴西在钢铁产业方面的政策限制,企业设立本土化的规定,以及用工、工会方面的政策等,企业适应当地需要一定过程;其次,巴西当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与我国存在一定差异,语言和文化方面也存在挑战,因此,应当思考如何融入当地的文化;此外,环境保护方面也会带来挑战,包括设厂时的环境评估,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等;最后,可能存在资金和运营方面的挑战,即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以顺利维持生产经营,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如何拓宽钢材等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等。”
尽管巴西当地钢厂表现出“不乐意”,但是巴西政府看中中国上述千万吨钢铁产能转移项目对当地税收和就业的拉动,已表示将在马拉里昂州免费提供20平方公里土地的实质性支持,目前正在推进相关法律程序。
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唐俊认为,首先,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前期开拓,特别是要了解巴西的相关政策,不可盲目冲动;其次,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或跨文化交流、语言等方面的培训;另外,要积极开拓销售渠道,遵守巴西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
此外,唐俊还指出,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过于依赖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政府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与巴西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尽可能为企业创造便利、公平的准入条件,帮助维护企业在巴西的正当、合法权益。中拉合作基金与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主要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为企业进入产能合作领域提供支持。
目前,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业的全球化时机已经成熟。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称,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本土市场的饱和倒逼中国钢铁企业对外投资,中国钢铁资本将进入净流出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邮箱:slce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