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为2009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7%。如何看待这样的经济增速?背后有哪些深层原因?下一步中国经济的走势又将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经济圆桌”访谈特别邀请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三位专家进行解读。
潘建成:三季度GDP跌破7%不用大惊小怪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和三季度GDP增速均为6.9%。潘建成认为,GDP跌破7%是整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必然发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正常的,不用大惊小怪。
潘建成表示,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很多媒体都用“跌破7%”这个词,感觉7%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口,似乎这个关口失守了。其实经济的运行不是跳跃式的,它是连贯的。三季度GDP增速6.9%,延续最近这些年经济增长持续,是温和换档的一个趋势。潘建成强调,中国经济仍处在合理区间,希望大家不要过多讨论或者担心。
潘建成指出,经济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民生改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福祉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民生保持持续改善的势头,所以增长放缓是相当正常的。数据显示,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长跌破7%,但老百姓收入增长比上半年快了0.1个百分点,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稳定,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对于三季度GDP跌破7%的原因,潘建成认为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方面。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不理想,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仍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三期叠加”阶段影响持续蔓延。
李佐军:不要过分纠结GDP波动0.1个百分点
李佐军认为,6.9%的增速比很多人的预期要好,不要过分在乎GDP增速0.1%的小幅变化,更不必惊慌失措。很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或者在经济低迷时期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势,李佐军认为,中国经济的底部还没有探明,今年三季度的增长只不过是换档的一个过程。李佐军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很有可能在7%和6.9%之间。
李佐军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自动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它们对应着新一届领导反复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三个方面。
李佐军指出,这三大发动机都遇到了一些障碍。改革现在遇到的障碍就是积极性的问题,如何来激发企业家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地方改革的积极性,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从转型来看,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要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很大的代价,如何来化解和平稳过渡需要研究;从创新来看,创新需要投入,也是有风险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认真分析。
牛犁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是高于其预期的,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服务业增速。牛犁指出,股市近期出现大幅调整,和股市交易相关的经营服务业明显放缓。在这样的条件下,三季度服务业还是实现了8.6%增速。
此外,牛犁指出,秋粮再次丰收,三季度物价相对来说也是温和的,前三季度就业已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所以整体的经济形势还是相当不错的。
牛犁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尽可能扩大内需,让消费起到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这些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一直在提升,为后续消费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牛犁指出,从终端需求角度来看,“住”和“行”经过井喷式的增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中国的城镇化率才54%,将来起码到要到70%左右,还有一部分人是要进城的,还有2.7亿农民工在城里没有房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需求提升的空间也还存在。